查看原文
其他

【AT】他们跨越“边界”,实现了设计的一体化

30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 2021-07-02

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完整实现,是每一个建筑师关心的不变的话题。在建筑呈现出空间、细节、材质与色彩的同时,也表达了建筑师的思想与态度。在“建筑师负责制”被热议的当下,建筑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与策略,整合建筑、室内、灯光、景观、幕墙等多专业,从而应对不同地域不同施工状况下的差异,最大程度发挥建筑设计的价值,提高设计的完成度,成为每个建筑师思考的重要问题。从设计到建造,是否能够实现从一体化设计到精细化建造的质的飞跃?

盈盈初夏,汤汤长江,在江城武汉,今年已经是第三届的跨越“边界”2018建筑与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论坛于6月14日在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报告厅隆重召开。论坛由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技艺》杂志社主办,《建筑技艺》杂志社、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邀请了十余位知名设计师进行精彩分享。来自全国各地300余位设计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   幕   式   


大会开幕式由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肖伟主持,湖北省勘察设计协会秘书长杨欣蓓、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肖顺昌、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吴凌代表学/协会和主办单位致辞。大家一致认为:在“建筑师负责制”被热议的当下,如何实现设计的一体化,非常值得探讨,举办此主题论坛意义重大。


 嘉  宾    精   彩  观 点 嘉 宾   



  

倪阳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一体化那点事儿

731罪证陈列馆项目中,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基于“黑盒”的设计理念,利用从内到外、从整体到细部的完整系列建筑语汇,向大众揭示了罪证的黑色历史,在总体规划、流线设计、材料细部、气氛营造等方面,贯彻一体化的设计思想,实现了建筑创作的高完成度。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项目中,充分考虑基地现状,对山地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山体修复与环境再生的理念,采用环境再生策略,以植入、分割、错动的手法规划建筑布局和塑造建筑形体;以内外一体的整体设计思路为指导,优化流线设计和功能空间,打造多层次、立体的现代化医疗建筑。


▲ 731罪证陈列馆项目

▲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项目



  

陈雄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随形共筑、内外融合

——大跨度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在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项目创作中,贯彻了包括建筑、结构、室内、景观、机电、策划、运营等一体化设计思想。从交通集约、高品质环境、城市门户标志、弹性设计、绿色节能、商业规划及非航收入等方面入手,优化各种流程和功能、塑造建筑形态与空间,贯彻建筑、结构、装修、灯光及幕墙的一体化设计。

肇庆新区体育中心项目则以肇庆独特的山水格局为基调,总体布局呼应河流等场地元素,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城市,将“砚生水墨”的理念体现在“体育场、体育馆、体育公园”的设计中;体育场采用钢管柱+箱型梁结构体系,体育馆采用弦支穹顶结构体系,“城市客厅”则是同心圆钢结构梁与竖向支撑结构体相结合,建筑与结构、装修、幕墙设计非常统一。

大型航站楼、体育场馆建筑设计是多学科融合与创新的典型例子,需要建筑师深入理解各方使用的需求,还要与其他各专业顾问密切配合,必须融合众多学科及复杂的技术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力创新,通过多维度多学科多专业协同一体化设计,才能够实现城市门户、交通枢纽、体育场馆的高水平建设目标。

▲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

▲ 肇庆新区体育中心

▲ “城市客厅”的同心圆钢结构梁与竖向支撑结构体相结合构造




  

杨瑛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一脉相承

长沙市识字岭工作室的设计中,在充分尊重现状环境的基础上,对空间的整体布局、交通流线、景观环境和室内功能进行了一体化思考和整合设计,将原本呆板、生硬的停车库改造为充满活力的建筑创作空间。在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江雅园办公楼——创作中心杨瑛工作室的设计中,力求将最好的湖景“导入”内部空间,根据风向和光向设计折板玻璃,将“立体街巷”的概念引入到竖向空间设计中,将景观和建筑从内到外、从整体到细部自然结合,巧妙地把大院的气势和工作室的灵活融为一体。雪峰湖设计艺术馆——山湖堂工作室的建筑创作中,在设计中力求让建筑自然地从环境中生长出来,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从细部设计到整体把控,充分贯彻了一体化的设计思维。

▲ 长沙市识字岭工作室

▲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江雅园办公楼——创作中心杨瑛工作室

▲ 雪峰湖设计艺术馆——山湖堂工作室




  

肖伟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在建筑文化指引下的设计一体化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时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那么何为荆楚文化内涵?从建筑角度来说,“荆楚派”的文化内涵包含人文精神与美学意境两个层面:其中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大气、兼容、张扬、机敏”;美学意境可以总结为“庄重与浪漫、恢宏与灵秀、绚丽与沉静、自然与精美”。在这样的文化指引下,我们做出了一系列项目实践。

在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汉口小镇项目中,设计重点强调了延续城市肌理、再现场景记忆、传承荆风楚韵,其核心设计理念就在于唤起老汉口的“码头记忆”;在材料展示馆设计中,则突出展现了传统民居中天斗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同时将荆楚文化代表色彩融入其中。

在谢店古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项目中,设计集中体现阡陌街巷、院落情怀,注重延续村落空间肌理,保护场所记忆,依托地域文化及山水脉络,以一种洞穿繁华、回归故土文化的质朴情怀,与观者一起寻找久违的乡愁、乡音。

▲  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汉口小镇项目

▲  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材料展示馆

▲  谢店古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项目



  

凌克戈

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执行董事、总建筑师


设计体系研讨

在过去多年的设计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中外一流建筑设计公司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于建筑师个体的差距,而在于设计体系的差距。

中国的建筑师在设计当中获得的社会资源的支撑是非常欠缺的,尤其在方案设计阶段。建筑师就像一个孤独的特种作战队员孤身奋战,项目的完成度只能听天由命。而成熟的体系让幕墙顾问、灯光顾问、电梯顾问等紧密地围绕在建筑师周围,“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种综合的团队作战相比孤军奋战,在大型的项目里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建筑是一个整体——无论内外。施工问题应该预判并解决在图纸上。

设计的团队就像足球队——配合胜过明星。

施工图更需要设计。

在工地解决问题的建筑师都是没画好施工图的设计师。

职业建筑师的话语权是靠自己的努力和策略获得的。

▲ 姑苏雅集项目

▲ 恒泰广场项目

▲ 西北湖双玺项目

▲ 武汉金禾时尚广场项目



  

李存东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心象自然

无论建筑师还是景观师,都要对客观存在的"自然"有所回应,而内心中主观的"心象"也要有所表达。"心象自然"其实有多重含义,既是一种态度,即设计要以人为本,还要以自然为本;又是一种观念,即平衡好人和自然的关系;还是一种方法,即将自然内化于心,再由心外化于建筑和景观;更是一种追求,即用自然丰富内心的真实,用内心展现自然的美好。总之,在我们的设计作品中,既有偏主观"心象"的对功能、情感等的表达,如西单商业区环境整治、苏州火车站、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郑州绿博会八一园等;也有偏客观"自然"的对生态、文明等的反应,如无锡鸿山遗址公园、鸟巢、布达拉宫环境整治、汉长安未央宫遗址公园等;还有将两者不断平衡与因借的努力,如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园等。"心象自然"正是建筑景观一体化的重要途径,"象为自然,与心相应"。

▲ 偏主观“心象”表达的苏州火车站项目

▲ 偏主观“心象”表达的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项目

▲ 偏客观"自然"表达的布达拉宫环境整治项目

▲ “心象自然”平衡因借的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园项目




  


徐维平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执行总建筑师


内与外

在国家电力调度大厦项目中,真正能打动人的是室内空间的塑造、流线设计和氛围的营造。在华能大厦的设计中,由于用地条件限制,设计了巨大的共享中庭来应对功能、空间、节能等具体命题的技术挑战,将这种共享的理念贯穿与设计始终中。在深圳紫荆山庄项目中,总体遵循“低调、内敛、简约”的设计原则,并采取自然、现代的设计手法诠释传统的建筑色彩和“岭南建筑”的地方风格。在上海世博会A片区绿谷商务区项目中,从整体出发,塑造出步行主导的城市公共空间,探讨了公共的庭院空间、街道与绿谷的关系。在广西荔园饭店的设计中,注重建筑群落与环境的关系——“集”合成势,“群”聚共生,建筑单体之间因循地势,展现出一种整体而和谐的形态,内部空间按照流线塑造出不同的节点和节奏变化,通过细部设计和材料的表达,打造出高完成度的设计作品。

建筑学科的发展趋于多元,涉及的领域愈发多样;突破行业的壁垒、多学科交叉的“整合设计”来统筹各设计资源,建筑师作为总体协调人,可将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整合运用到一个目标。建筑“创作”应挖掘建筑事物本质,强调在建筑的内外环境、材料建构、形式功能等主体认知上的对立统一。

▲ 国家电力调度大厦项目

▲ 华能大厦项目

▲ 深圳紫荆山庄项目

▲ 上海世博会A片区绿谷商务区项目

▲ 广西荔园饭店项目



  

陆晓明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表里如一 

——建筑与空间营造的本源

当下的建筑创作中,有一种重新奇、重外在造型和内部空间的装饰倾向,而轻视建筑造型与空间的内在联系和必然关联,忽略建筑与空间的真实表达。如何把握本原,如何审视传统,如何解读现代,成为建筑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建筑与空间的营造应回归其本原,注重“表”与“里”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真实性,从传统哲学“天人合一” ,“返璞归真”,“有无相生”等思想中寻找内在的形式本原,将其精神层面的特质运用到建筑创作中。通过辛亥革命博物馆,光谷网球中心,神农架机场等项目具体阐述如何体现“表里如一”的建筑与空间营造的本原。

▲ 光谷网球中心项目

▲ 辛亥革命博物馆项目

▲ 神农架机场项目



  

曾群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裁、副总建筑师


里应外合

建筑的里和外不仅是空间的指向,同时我也把它视为建筑学意义的内涵和外延,基于结构、建造、空间等的建构本体和基于城市、环境、文脉等的场所意义,两者共同构成建筑的基本概念,在这个概念下,建筑物理层面上的内部和外部是一个不分彼此的整体。里应外合—-正是这种认识的结果。报告选取了四个项目来阐释这种关系的演绎,每个项目重点关注的意义层面的东西各不相同,应对的技术和方法䢛异,但都体现了作为建筑本体和场所需要具备一致性的理念与策略。

▲ TJAD办公楼

▲ 郑州美术馆

▲ 同济大学传媒学院




  

孙兆杰

中国兵器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总经理、总建筑师


建筑创作中建筑、规划、景观的相互支撑作用

建筑是规划的组成重要因素,也是规划的主要象征。建筑使规划的景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规划得到了长足发展。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对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1.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建筑设计是在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规划的点和面问题。

2.规划和景观的关系:

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在规划中应遵循人文主义、科学实用、可持续性、因地制宜以及文化本位的原则,从总体上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优化生态环境。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

3.建筑和景观的关系:

设计中建筑和景观不再是两个孤立存在的个体,两者趋向于融合发展,共同构建空间场所。因此建筑和景观的融合与呼应是关键。建筑设计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将建筑与自然或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建筑对环境的适应和要求以及景观对建筑的需求融合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性质项目中将但当着不同的角色和相互支撑同时在不同时期起到了牵引作用。

▲ 以规划为牵引的江麓产业园项目

▲ 以建筑为牵引的贵安职业学院项目

▲ 以景观为牵引的204研究院项目




  

荣朝晖

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整体思维

二元对立尽管会导致极端,但不可否认是找到事物差异的有效策略。设计一定是在某种思维方式支撑下的行为,东西方的思维差异导致了切入点的本质区别。相对于西方的本体思维,东方的他者思维(第三者思维)方式让设计者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的偏向于整体层面,这是东方人内在逻辑决定的。在这种思维下,群体他者的认同是对主题的最大肯定。表现在建筑上就是东方建筑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空间背景而非凸出的个体,进而在文化层面体现出建筑作为集体记忆的载体特征。三个项目分别在集体记忆的营造(南菁中学新校区)、叠加记忆的平等(泉州金鱼巷改造)、瞬间记忆的特征(森林之星2017上海家具展展厅)等方面予以论述,并提出:相对于手法主义,只有在思想层面坚持本土文化的他者整体思维,才能够在算法上抵抗当下的消费主义及人工智能的冲击。

▲ 本体思维与他体思维

▲ 南菁中学新校区项目

▲ 泉州金鱼巷改造项目

▲ 森林之星2017上海家具展展厅




  

杨小荻

普集建筑创始人

小库科技COO联合创始人


人工智能时代的建筑生态

在面对正在来临的人工智能时代,从尺规到电脑,技术对建筑行业的介入停留在表层,并未从根本上推动和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医疗、交通、语音等领域与科技的结合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近几十年来,随着物质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多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设计不再是端对端的“硬码”(hard-coding),传统的设计方式、设计途径、设计工具都不再能满足复杂环境的需求。

我们在维也纳22区规划研究中尝试用可量化的参数系统来控制不可量化的参数变化,通过基于关联性几何体的关联式模型的建立,来描述定义各个逻辑体之间的关系。而在2011年末的深圳湾生态科技城的全球公开竞赛中,我们进一步拓展了这个方向,利用基地周边数据对基地价值进行量化分析判断,并回应建筑功能需求设计满足逻辑需求的算法模型。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不同类型建筑算法模型的设计和建立,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软码”(soft-coding)设计。

通过以上实践,可以认为对复杂环境的回应方式已建立了一条较为清晰的路径:通过大数据和基地价值数据集完善对项目基地及周边复杂环境系统的建立。互联网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可能。除了前述的建立价值地图,作为设计的客观输入条件外,实际上也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将数据转化为算法模型。前述研究为研究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思路。

作为行业中第一个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的小库科技,已成功运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等技术开创了“智能设计云平台”。全新的设计体系正在构建,我们期望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终将共同延续、谱写那些始终隽永的有关居所和生活的探索。

▲ 软码编程的发展

▲ 维也纳22区规划

▲ 深圳湾生态科技园


▲ 卷积神经网络评估




  

宋晓宇

光辉城市CEO


多维可交互的汇报方式

作为多维可交互的汇报工具——Mars软件,不同于以文本、视频、效果图、沙盘为主的传统2D汇报形式,这是一种全新汇报模式。 

首先进行PC漫游,通过快捷键迅速切换飞行模式和人行模式,让体验者可以在模型中以人视点进行走路、跑跳、瞬间转移等行为活动,并且在这过程中可以随时自如更换材质、添加模型、模拟日照变化、四季更迭、天气状况等多种真实场景。然后通过改变屏幕和设备投影模式,让与会者感受到3D立体电影的效果。接着展示了由截取的多个效果场景生成的全景视频和全景故事,并将其进行快速输出,即可生成二维码让与会者扫描欣赏效果。与此同时在现场展示AR文本,通过手机将效果立体呈现,让体验者看到更真实的设计细节。最后的VR沉浸式体验则将体验者引入虚拟场景之中,通过手柄操作即时调整设计效果。从最初观看到亲身参与的整个汇报过程都体现出“设计创造价值,Mars传递价值”的理念。

▲ 多维可交互的汇报工具——Mars软件

▲ Mars软件与传统2D表达模式的信息传递区别



  

卫亚芳

圣戈班伟伯地坪业务全国销售总监


伟伯水泥基自流坪在机场及公共建筑场所的应用

在中国采用水泥基自流平的八个机场中,有六个机场选用了伟伯产品。其中首都国际机场T3,达到了20万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水泥基自流平单体项目,迄今已经12年,完好如初。2010年完工的上海虹桥机场T2项目,获得业主好评,顺利拿下了2017年虹桥机场T1改造项目。还有港珠澳大桥等项目不胜枚举。同时针对项目施工中实际工程情况,伟伯推出了在结构层上直接做水泥基自流平的新型解决方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水泥基自流平面层易受到找平层开裂而引起的质量问题。伟伯以大量的工程案例,优异的产品性能,以及创新的解决方案,深深的吸引了与会的设计大咖们的目光。

伟伯销售的不仅仅是产品,更关注人们的生活。

▲  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项目

▲  港珠澳大桥项目

▲ 上海虹桥机场T2项目

▲ 虹桥机场T1改造项目


  

赵荆新

深圳市中孚泰文化集团设计研究院总经理


声学工程技术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剧院设计是系统工程,涉及三个重要环节,分别是建筑设计、建声设计和室内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师和室内装饰工程师有非凡的创造力,当他们掌握了声学原理,把声学功能融入建筑装饰创作中,就能创造出既有美的造型,又有良好音质的剧院。

观众厅是剧院建筑声学及其演艺功能集中体现的重要空间。其声学设计包含平面、剖面等形体设计以及表面声学材料的选型、声学构造设计等。剧院观众厅室内设计着重考虑厅堂内的空间形体以及与形体有关的容积、混响时间、响度、圆润度、饱满度、声扩散、早期反射声等声学参数。

在广州大剧院项目中,观众厅为不对称的非几何形体布局,在国内绝无仅有的,放眼世界也是非常少见的。中孚泰团队的工程师配合做了多项技术革新,有效解决了“声学效果、艺术效果、工程施工、技术工艺”四大难题,并率先在建设工程中使用犀牛软件辅助设计、更解决了,异形扭曲面GRG安装以及实体面材首次在工程中大面积使用的系统工程问题。

在哈尔滨大剧院项目中,首创了GRC+实木条的复合材料制作以及现场安装工艺,且表面为纯手工贴实木条,不仅有效解决了防火等级的要求,同时也完美体现了设计师的创意,这种施工的工艺也堪称建筑施工的“劳斯莱斯级”技术。

▲ 有“珠江双砾”之美誉的广州大剧院项目

▲ 广州大剧院观众厅

▲ 哈尔滨大剧院项目

▲ 哈尔滨大剧院观众厅


    论   坛   主   持   


论坛由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左玉琅,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徐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薛明,以及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建筑师高安亭主持。他们既专业又风趣幽默的主持也为会议增加了不少亮色。


    颁   奖   仪   式   


论坛期间,吴凌总经理还为各报告专家颁发了“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证书,以期通过专家的讲学,更好地提高中信院设计师的学术和技术水平。


      工   程   参   观      


论坛后第二天的6月15日,与会代表一同参观了武汉西北湖双玺项目武汉西北湖壹号项目和中山大道改造项目,更加具体、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理念和精髓。


武汉西北湖双玺项目作为武汉汉口核心区最受瞩目的项目,由两栋120m写字楼(双玺)、三栋超高层公寓以及一栋200m超高层塔楼组成。建筑与室内设计由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完成,合作设计为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筑与室内的一体化、精细化设计,保证了整个项目的极高的完成度。

▲ 与会代表参观武汉西北湖双玺项目


武汉西北湖壹号项目地处武汉长江大道与黄孝西路交汇处,是西北湖区域唯一在售的楼盘。西北湖壹号C地块规划两栋100米高30层的南北朝向住宅,以及一栋139米高43层的住宅。所有户型均三面观景,建面约200-320㎡湖光平墅,270°一线环幕瞰湖大阳台。 建筑设计由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完成室内设计由HBA公司完成

▲ 与会代表参观武汉西北湖双玺项目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中山大道改造工程。2015年,秉承“以人为本,生活因街道更美好”的设计理念,以“历史轮回、再现繁华、彰显底蕴、服务民生”为目标,全面开展了中山大道建筑立面、园林景观、市政工程等专项整治工作。该项目获2016年第52届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规划卓越奖,且是亚洲唯一获奖项目。

总体工程从一元路起至武胜路共4.7公里,从东至西横跨三个行政区即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完成了中山大道江岸区段的改造工作,即一元路至江汉路段。此段街区,是我国2015年公布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湖北省武汉市江汉路及中山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了原英、俄、法、德四大租界区,沉淀了武汉不同时期的城市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山大道特色最为鲜明的一段。江岸区段全长1700米,包含三德里,大智路及美术馆三大节点,共80余栋建筑。其中涉及省级文保单位5处,市级文保单位2处,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19处(包括汉润里、三德里2处里份),不可移动文物6处。

▲ 与会代表参观中山大道改造项目


      致   谢      


本次大会还得到了圣戈班(伟伯)上海有限公司、光辉城市(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以及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湖北省勘察设计协会、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的特别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

由建筑师曹晓昕7年前设计的时尚便捷工具包“函包”现重出江湖,全真皮材质、大厂定制五金、手作皮具,售价仅599/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杨晓燕设计、曹晓昕监制的全球首款座包2.0版全新上线,和COACH、GUCCI同一代工厂优选顶级生产商,售价299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建筑师在做什么》第二辑共采访了张永和、胡越、张雷、董功、钱方、董豫赣、王昀、俞挺、李麟学、张利、童明、荣朝晖、宋晔皓、钱强、何崴、徐甜甜等40位建筑师,每一篇都是一部微观口述史。《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80。

(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欢迎关注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